教学动态
名师领航 助力成长 |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提升”专题讲座圆满举行
时间:2025-04-17

2025年4月16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特邀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荣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与省级特等奖的教学名师赵少卡副教授,面向全院教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提升》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助理游玲老师主持。


讲座围绕"什么是一堂好课"这一核心主题展开。赵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优质的课堂应在课程内容、设计及课堂呈现中体现“规范化、效率化、特色化”三大特质。通过解构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他重点围绕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体系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高质量课堂的设计逻辑和实施路径。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赵教授强调要做到精准可测。他提出,科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明确知识传授的重点,更要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特别要突出"可测量、可评价"的特点。在课程思政融入方面,赵教授创造性提出了"价值引领、润物无声"的实施策略,建议教师要善于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有机融合而非生硬植入。

教学内容设计上,赵教授指出要注重实践导向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案例选择要贴近行业实际,解决真实问题。同时要注意避免案例与理论割裂、案例选择不当等常见问题。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他建议教师要建立丰富且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库,为差异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教学实施环节,赵教授重点介绍了BOPPPS等现代教学模型的应用方法。他指出,有效的课堂不应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他特别提醒要把握好尺度,课件的设计应当服务于内容呈现,PPT应是激发器而非提词器。

在教学评价方面,赵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经验,强调教学评价应当多元化、科学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更要重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形成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成效。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气氛热烈。面对杨铮老师提出的不同班级进度差异困惑,赵教授建议采用"多套预案、动态调整"的灵活策略。针对林德铭老师担心的"课时少、内容多、互动耗时导致教学进度滞后"的问题,赵老师表示新教师初期应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度,节奏把控需要经验积累。

对于曹晓桦老师反映的跨学科选修课堂难管理的普遍问题,赵教授提出了"分层教学、特色案例驱动"的解决方案。资深教师唐乐红关于提升课堂互动性的提问,也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建议。

赵教授深厚的教学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本次讲座为学院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深化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力。人工智能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高质量培训活动,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搭建成长平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