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聚智提质,协同育人---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课程建设专项会议
时间:2025-03-07

2025227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召开春季学期课程建设专项会议,系主任黄家乾主持会议,全体专业教师参会。会议聚焦教学大纲修订规范、集体备课机制优化及教学成果转化路径,强调以系统性改革推动课程质量提升,为新学年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统筹,动态更新。会议明确教学大纲修订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需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前沿性原则。黄家乾主任指出各课程负责人需牵头组织团队,重点完善三方面内容:一是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基础课程需侧重基础概念与工具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应强化理论与前沿技术融合,实践类课程则需细化实验流程与成果评价标准;二是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要求在大纲中明确思政切入点,例如通过技术伦理、社会责任等主题设计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三是技术内容的动态更新,预留一定的弹性模块用于纳入年度行业新技术、新政策或典型案例。修订流程采用三审三改机制,即课程组内部初审、交叉互审、系主任终审,每轮审核后需形成修订说明,确保内容严谨规范。

协同创新,提质增效。为落实教学大纲要求,会议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各课程组需以周备课、月总结、学期复盘为周期,围绕教学难点、案例设计、考核方案等展开协作。黄家乾主任强调,备课活动需聚焦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教学逻辑的统一性,例如针对复杂算法或工具链教学,需通过集体研讨梳理清晰的知识脉络,避免碎片化讲解;二是实践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求课程组整合虚拟仿真项目、行业案例库等资源,形成标准化教学模板;三是教学评价的全程贯通,从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到期末考核,需明确评分细则。

教研互促,长效发展。会议提出,集体备课成果需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创新与教研成果。一是鼓励教师将备课中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提炼为教研论文或教学竞赛素材;二是推动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开发,例如结合人工智能社会影响设计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三是支持课程组申报省级一流课程或教学改革项目,未来将提供专家指导与资源倾斜。重点跟踪教学大纲执行情况、备课结论落地效果及学生反馈。

务实笃行,聚力突破。黄家乾主任在总结中强调,教学质量的提升需依靠全体教师的协同努力。他呼吁各课程组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扎实完成教学大纲修订,高效组织集体备课,主动探索教学创新路径。凝心聚力,方能谋发展;脚踏实地,方可创一流。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